成為醫病溝通的最佳橋樑,你可以這麼做!

成為醫病溝通的最佳橋樑,你可以這麼做!
牙醫助理在診所是不可或缺的角色,不僅打理院所大小事務,也要第一線與病患溝通,更需成為醫師在診療時的好幫手!為了把牙助這個角色演繹地更好,有一些經驗談可以與大家交流。

面對病患:專業與耐心建立信任感

首先,你要了解醫師們的專業及背景,牙科分項很細,有補綴科、牙周病科、矯正科、兒童牙科及根管治療等,每位醫師的專科項目皆不同,建立了這項基礎,才能為病患安排合適的醫師,給予完整的照護。

一般而言,初診病患多數是牙痛或定期洗牙,通常我們會為其安排家庭牙醫科的醫師,經過初步診治、判斷,若家牙科醫師評估認為病患需轉診給專科醫師,此時助理就扮演了重要的角色!

患者可能會不好意思詢問醫師,或對轉診有疑問,助理可以與病患完整解釋,因接手醫師為專科醫師,能更精準地為病患的問題治療,更換醫師可能會讓病患感到不安或焦慮,此時我們可以再進一步介紹醫師的專業及背景,並依據患者的疑慮給予適當的安撫與信心。

需特別注意的是:在轉科看診前,需將此患者的詳細事項交接給專科醫師及負責的助理,以建立雙方的信任及安全感。

我們也常遇到患者會詢問:植牙會不會痛?會不會很可怕?此時我們可以堅定地告訴對方,較不舒服的只有麻藥注射的瞬間,麻藥藥效作用後,後續治療並不會不舒服,藉此先緩解病患情緒,接著,你可以分享與醫師跟診的經驗,告訴病者,醫師技術良好,手術經驗也多,多數人甚至在治療過程睡著,以協助病患放鬆心情,讓治療更順利進行。

『多數醫師不太與患者交流,所以在治療的過程,助理就成為了十分重要的角色。』

協助醫師:照顧細節與培養默契

「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,但是一群人可以走得更遠。」團隊合作非常的重要,彼此信任且互相學習,即使過程犯錯,勇於承認並調整,將每件事修正到最佳的做法,才是團隊的最終目標。

試想,若在診間,助理與醫師各做各的事,毫無合作感,不僅氣氛不佳,也容易造成錯誤發生,錯誤小則醫病溝通不良,大則發生醫療疏失等。所以默契培養非常重要,影響著團隊合作的成效。

『助理需熟悉每個醫師的跟診習慣及跟診流程,尤其是小細節。』列舉情境如下:

  1. 有些醫師在洗牙的時候習慣戴面罩,剛開始他也許會告訴你,配合久了可能會用肢體表達:轉身、臉朝向你,若默契養成,此刻助理就可以意會到要主動幫醫師戴上面罩。
  2. 以 GIC 為例,醫師在補牙時,助理左手拿紗布備著,虎口上方塗好凡士林,醫師把多餘材料挖掉時,助理主動伸出左手的紗布幫醫師擦拭,填補完後,再給醫師塗上凡士林。這些動作重複多次,就會成為一種習慣,當你很熟悉醫師之後,就會與醫師達到一種默契,默契的最高境界就是:醫師一個眼神,你就知道他想要什麼,不用言語告知。

除了透過平時跟診習慣了解醫師,還有一個重要的學習機會:檢討會議
也許有些人會覺得會議很繁瑣,平時工作已精力耗盡,還需花時間面對檢討,轉念想想,其實透過這些討論與溝通,才更能知道彼此的想法與需求,讓合作過程更愉快。
適當的溝通能讓默契培養更有效率,達到更佳的治療過程。